在中国车市里,有两大类车型备受关注。一类是中大型或以上的SUV,另一类就是MPV。这两大类车型合并同类项,有一个共同的特征,那就是大。大当然是生活的态度,但确是中国人追求生活空间所反映出来的态度。这已经不是上世纪80年代的态度了,有一辆A0级的车就已经很不错了。本世纪20年代,中国已经向大空间的车迈进。
在SUV方面,大众的表现并不差,如途观、途昂等之类的,尽管遭受中国品牌的侵蚀。但在MPV上,可以说是毫无存在感。
从开迪到途安L,再到威然、甚至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ID.BUZZ,命运总是充满悲剧色彩,与桑塔纳、捷达、朗逸、速腾、帕萨特、迈腾、途观等辉煌的历史相比,没一个能打的,没一个能坚守下来的。
成龙打广告的开迪
有人戏称,成龙打广告的商品,10个就有9个黄,开迪就是其中黄的那一个。
如果说,开迪生不逢时(那时的中国人能有一辆A0级的轿车就已经很奢侈了),那么途安L纯属大众自己找死。
本来老途安方正的外形和相对较大的车内空间,很受中国消费者喜欢,但硬是被大众打成了低趴的途安L,也就是高尔夫的加长版(或高尔夫·嘉旅的加长版),MPV的属性压根就挨不上,因为没有滑门,而且长宽高小得可怜。
老途安
途安L
本来,进口的夏朗在外形、内部空间、滑门上很受中国人喜欢,可不知大众哪根筋被抽了,竟然不在中国卖了,说是停产了。
夏朗
如果说中低端,大众的MPV几乎全军覆没,那么中高端的迈特威本来可以有更好的市场表现,特别是在空间、方正外形方面深受中国人的喜爱,但落后的内饰、车机、智驾等方面,在比亚迪腾势D9、甚至奔驰V级、通用GL8面前毫无还手之力。
迈特威
大众的思维逻辑是,我上世纪80年代,丰田还犹豫是否进入中国市场时,依然率先进入中国并国产化,为中国的汽车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、无与伦比的超大贡献,中国人要知道感恩,要绝对服从德国大众的意志,我生产的每一辆车,都是符合上帝的意志、理性和安排,中国人没有质疑的理由,闭上眼买就是了,哪那么多废话。我在比亚迪销量超过我的2023年之前的20年,依然是中国车市的销量冠军。我来中国不仅是造车卖车,更重要的是来布道,布的是世界汽车工业第一的德国的道。我德国老乡马克思、恩格斯不是在中国布道成功了吗?我德国大众理应也会在中国布道成功。
进入本世纪10年代后,中国车市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MPV由别克GL8一家独大,形成了本田、丰田以及广汽、比亚迪等中国品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,在新能源的加持下,广汽、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又脱颖而出,形成对日系、通用MPV的压制。
如果说,迈特威在空间上还有优势,但所谓大型MPV的威然简直就是帕萨特的旅行版,要方正没有,要高度没有,要宽度没有,要高价,这个真有。
威然竟然凋落在了19.99万的地步,那个曾经高傲的德国大众终于在新时代面前低下了头。
大众想用ID.BUZZ(纯电)致敬T1和新能源车,唤起人们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新的期望,来扭转MPV的颓势。但这车3年前至今都犹犹豫豫,不敢迈中国车市雷池一步。原因在于:1、智能座舱和智驾落后;2、前悬挂已经落后;3、动力系统落后;4、价格还奇高。优势是外形,但外形被内在和价格打败。就连腾势D9这关都迈不过去。
ID.BUZZ
大众MPV在中国几乎全线溃败。
根源在于:用三个成语就是固步自封、墨守成规、因循守旧;用哲学来说,就是集主观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于一体的大杂烩,不能实时跟随中国车市的变化(外形方正,内饰、车机、智驾现代化);形象地说,就像是一条“死狗”,是一条机械的“死狗”,不是智能的机械狗、机械狼。
大众高管在上海开比亚迪唐超速违法被电子拍照
更讽刺的是,大众高管在上海开比亚迪唐超速违法被电子拍照,所谓德国人引以为傲的“墨守成规”就是一个笑话。
德国大众曾经是中国改革开放弄潮的前浪,但就要被一个个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了。
那尼采的强力意志,黑格尔惊人的思辨思想,在德国大众的精神血液里,已经被荡涤全无。
Das大众,打死大众?打死德国大众的不是别人,而是它自己。
随着德国大众要关闭德国本土的一些工厂,那曾经十分绚丽耀眼的鲜花似乎就要凋谢在沃尔夫斯堡上,凋谢在中国车市里了。
与其说,MPV是德国大众的一个死穴,还不如说,德国大众机械而又主观任性的思维才是它的真正死穴。中国汽车向德国学习,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(新能源)的汽车之路,焕发出新的生命。而德国大众仍然具有传统内燃机车的优势,它只要能谦虚地向中国、中国车企学习,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优势,也能走出一条(如插混)可持续发展的新路来。